正值夏季,被称为“飞行硫酸”的隐翅虫近来进入活跃期。
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,前来就诊的张女士颇具代表性——她的脖子上赫然印着一个醒目的红色“巴掌印”,剧烈的灼烧感让她疼痛难忍。这正是隐翅虫留下的印记。
记者近日从沪上多家医院皮肤科获悉,自6月以来,因隐翅虫皮炎就诊的患者有所上升。医生提醒,市民遇到隐翅虫切勿拍打或捏死,应吹走或甩掉。若不慎接触隐翅虫体液可用肥皂水清洗,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。
随手一拍,脖子惊现“巴掌印”
医生追问张女士的病史,问题就出在前一晚睡觉时。她突然觉得脖子上有些痒,“当时摸到个‘小蚂蚁’,也没多想,直接一巴掌拍了下去。”
张女士没想到,正是这随手一拍,出了问题。第二天早上醒来,她发现脖子上出现片状红斑以及密集的小黄脓疱,皮肤火辣辣地疼,“就像抹了辣椒油晒日光浴一样。”
“隐翅虫外形酷似蚂蚁,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。我们常说,它‘毁容不靠咬’。”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曹艳云告诉记者,隐翅虫的“毒”源自体内的强酸性液体,腐蚀性很强。当它被拍打或碾碎在皮肤上时,毒液便会大量释放,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。
每年春夏两季是隐翅虫快速繁殖期,其寿命可达6个月左右。医生强调,隐翅虫不会叮咬或蜇人,也不会传播疾病,但千万不能拍打。临床数据显示,拍打隐翅虫可使皮损面积扩大3倍到5倍。
“近两个月来,皮肤科已接诊65例患者。从接诊情况看,大部分患者的皮损都集中在面部、颈部、手臂等暴露部位。”曹艳云说,其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条索状、斑片状或点片状的水肿性红斑,其上可见密集的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伴有烧灼感、疼痛、瘙痒等症状。严重时还会出现大面积的糜烂、渗出,甚至可引发发热、头痛、恶心等全身症状。
切勿乱用偏方,肥皂水冲洗是关键
在社交媒体上,也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不慎“中招”的经历,有人后脖子直接“烂”了一圈,有人眼睛肿成了双眼皮,还有人连“元凶”都没看清,却花了整整一年淡化隐翅虫留下的印记……
对于已经出现皮肤受损的患者,医生提醒,切勿使用酒精、碘伏、牙膏、生姜汁等“偏方”涂抹患处,这些不当处理可能刺激皮肤,加速毒素渗透。
“当隐翅虫爬过人体时会留下少量毒液,好比防御性渗出,导致皮肤出现轻微红斑。”曹艳云介绍,此时最直接和关键的方法就是立即清洗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第一时间用流动的肥皂水搓洗接触部位至少1分钟,能有效中和毒素。即使没有肥皂,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30秒以上,也能清除90%以上的毒液。“不要抓挠破溃处,否则留疤风险大增;也不要自行挑破水疱,以免引发感染。”
医生同时提醒,隐翅虫常在城市公园、绿化带中活动,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,也可能在晚上飞入室内。
“如果发现身上有类似蚂蚁的小虫,把它吹走即可,以免因拍打导致隐翅虫破裂而使皮肤接触到毒素。”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黄欣介绍,当隐翅虫出现在家中,可以用胶带粘住它,或用纸巾包住后丢弃。
当市民夜晚去公园或绿化多的地方散步,尽量不要在灯光下长时间停留,最好带把扇子,随时驱逐昆虫。一旦因拍打虫类,皮肤出现明显的糜烂和脓疱,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。至于网上流传的“隐翅虫有剧毒,叮咬后会送命”等传言,则不需要相信。
融胜配资-股票配资资金-炒股哪个平台好-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